2011年8月4日

AA02古典人體美學的追尋



藝用解剖學的歷史簡介
根據格氏解剖學的記載,兩千年前,埃及就曾把解剖作為木乃伊製作過程的一部份(楊琳、高英茂等譯,1996)。而醫學的解剖學可溯源至希臘時代,有記載的第一所人體解剖學學校創建於亞歷山大(從西元前300年左右到西元2世紀)。在此之前,古希臘各個時代也曾進行過人體解剖;著名的哲學家希波克拉底和亞里斯多德都進行過動物實地解剖,並有論著。在有關人體結構方面的論說與研究,在古希臘便開始了。
文藝復興時期,人體解剖學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藝用人體解剖學的發展亦正式確立。李奧納多.達文西(1452-1519),他不僅以不朽的繪畫流傳後世,且曾親手解剖約40具大體並寫下了大量的筆記,畫下很多解剖素描,其精確細緻、觀察入裡,即使至今日,也仍令人歎為觀止。他還對人體解剖結構和比例形態做了深入的研究。天才的雕塑家米開朗基羅,為了研究人體結構,也曾從事了10年的屍體解剖,而造就了他偉大的藝術生命。拉斐爾也留有許多精確的解剖作品。
文藝復興時期的另一位解剖學家、現代人體解剖學的創建人,維薩里(Andreas Vesalius, 1514-1564),從學生時代,就冒著宗教迫害的危險,執著地從事人體解剖實驗。1538年,他在著作《人體工廠》中請人繪製人體圖譜(圖1),在圖譜上,人體的肌肉與骨骼像行動中活體一般,充滿生命活力。1543年又完成了另一部巨著《人體構造》,為醫學與藝用解剖學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李城譯,2005;姚燕、周惠譯,2005;魏道慧,1998)。


圖1 維薩里《人體工廠》人體圖譜
圖片來源:魏道慧(1982 : 25

十五世紀德國文藝復興時期畫家杜勒及十六世紀荷蘭畫家魯本斯等人,對人體的比例,都曾作過深入的研究,並作人體權衡法、構成法及人體解剖權衡的研究作品。十九世紀俄羅斯畫家謝洛夫、伊凡洛夫等所作的人體解剖圖,也為普及人體造型結構,留下了珍貴的資料(張寶才,1998)。
傳統上認為,藝用解剖學只是醫學解剖學的延伸,兩者共存相同的結構、分析與思想,然卻有不同的方向與發展。前者是切割、解構人體,由機體分化到細胞,甚至分子,著重在結構性、知識性的解剖學上;後者則從線條、外型、比例,功能化、形象化、和諧地組織融合人體各個部位(王同禹,2004;魏道慧,1991)。


參考文獻:
王同禹(譯)(2004)。藝用解剖學。臺北市:積木文化。(Parramon, 2001
李 城(譯)(2005)。醫學的歷史。臺北市:究竟。(Roberto Margotta, 1996)
姚 燕、周 惠(譯)(2005)。圖像醫藥文化史。臺北市:邊城文化。
張寶才(1998)。人體藝術解剖學。瀋陽:遼寧美術出版社。
楊 琳、高英茂等(譯)(1996)。格氏解剖學。瀋陽:遼寧教育出版。(Williams, P. L. 1995)
魏道慧 1982)。藝用解剖學。臺北市:啟元文化。
魏道慧(1991)。人體結構與藝術構成。板橋市:文儒堂。

2 則留言:

  1. 還是有一層皮 比較好看

    回覆刪除
  2. 感謝您的留言!
    您倒是提醒了我一件事,皮膚是一件相當美麗且奇妙的創造,我們每一個人的長相的分別就在這層"皮"上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