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6日

AA03身體美學形式原理


人體運動的生命力與活力、人體結構型態的豐富與變化,全然體現了藝術形式-反覆、層次、對稱、均衡、調和、對比、比例、韻律、單純、統調-的美學形式原理(陳瓊花1995;蘇錦皆,2000)。我們每天使用著身體,但是對自己的身體卻是那麼陌生。仔細沉思,我們會發現,在這「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其實是自己與自己的距離,是與自己相處了一輩子,卻不認識你自己;但是,還有一個更遠的距離,那就是-你可以,但是,你卻不願意!
美學形式原理是人類的審美經驗的共通感覺,傳達美的訊息。純粹美感經驗原屬於心理層次,變異性較大,會因為個人的成長背景、學習能力、情緒控制能力等,而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因此,美學形式原理就是肩負起傳遞美感訊息的重要媒介。綜觀參考文獻之人體美學形式,基本論及的多在比例與韻律,但在人體觀察時,應將其他美學形式原理一併納入。以下我們就針對這十個美學的形式原理以及其在身體的呈現,加以說明。


1.反覆(repetition,或稱連續、重複)
反覆是一種重複表現的方法,同型並置,出現的樣式、大小、方向等都沒有變化,是一種等量、等形的重複與延續的現象。身體的體表形態每一個部份都相當獨特,並沒有嚴格符合反覆的形式,然而在身體的機能、動作上,則有著反覆的形式,如呼吸、走路的步伐等。


2.漸變(gradatiom,或稱漸移、漸層)
漸變是將反覆的形式,依等級、漸變的原則,漸次變化。是一個單位形的形體往單方向,逐漸變大或變小,這就是漸變。身體的體表形態的毛髮生長,如眉毛、鬍鬚的生長方向是一種漸變;手指、腳趾,從拇指到小指的變化也是一種漸變;脊柱的椎體、十二支肋骨也都是一種漸變的形式。時間也是漸變的魔術師,容貌變化、生老病死也是漸變的形式。


3.對稱(symmetry)
在身體中線兩側,同型並置,謂之對稱,有均齊、相稱的涵意,並具有安定感的形態變化。軀體結構,大扺依對稱原則排列,如人類的眼、耳、手、足、乳房、陰囊、內臟、腦,整體骨架都是對稱排列的。


4.平衡(balance又稱均衡)
平衡原是指物理上,分置在兩邊的「量」的對等關係,或兩個力的均等狀態。但在美學上卻是泛指視覺性的均衡關係,包括量、形、質、方向、大小、明暗、色、繪畫元素等等,而且不一定是對等的平衡。以身體的機能來說,有所謂的物理平衡、身體動態平衡-即腦下垂體保持左右及運動的平衡、身體肌肉骨骼所組成的力線平衡、肌肉主動與拮抗的平衡、視網膜保持色彩的補色平衡;另外有所謂的化學平衡,即身體內的酸鹼平衡預內分泌的平衡、亦有交感、副交感神經作用的平衡。人類與生俱來有保持平衡的作用,心理上也有善、惡的心靈平衡。


5.調和(harmony)
調和一辭來自音樂的調音,在美學上調和是手段、技巧,當做動詞使用,乃是利用「調和」的理論,在畫面上施予某些作為,使畫面達到美的境界。調和也是指造形要素之組織或結合時,各要素無論是部分與部分之間,或部分與整體之間都能相互協調而達到美感。無論是以類似的要素或對比的要素共同結合,只要能給人融洽、愉快的感覺形式,皆是調和。
身體的整體動態動作最容易看出調和的美學形式,舉凡舞蹈表演、太極拳等,修行人、頂尖藝術大師、優秀運動員的動作、氣質優雅的行為舉止,都是調和形式最佳的觀察對象與寫照。


6.對比(contrast)
對比是並置、比較兩種或兩種以上,其間有極大形態差異的形式關係。這關係可能是形象上明暗、黑白、大小、軟硬、粗細、高矮、遠近、快慢、曲直、左右、前後、寒暖、粗糙光滑等,或是心理上之放鬆-緊張、快樂-憂傷等。對比在視覺效果中較容易產生趣味,具有動感、戲劇化、趣味化的效果,但再心理上卻給人極端的不安定、緊張感。

7.比例(proportion)
是指在同一結構之內,部份與部份,或部份與整體之間的關係。希臘時代的黃金比可能源自於人身的比率。一般約定成俗的認為,頭為人身的八分之一,八頭身比最為優美。據說中國的古尺是以人的手肘為一尺,英國以一步為一呎,總之以人體的手足為度量單位是有可靠的依據。法國建築家柯比瑞(Cle Corbusier)曾以人體的比率創造Modulor尺,不論建築、傢俱、都市計劃都依此比率製作,其計算方式為設定西洋人的標準身高為183cm,肚臍高為113cm,肚臍以上為70cm,其比為近似黃金比(Golden Mean),即1:1618。又如舉高為226cm,放下為86cm,差為140cm,也是近似黃金比,這種比值也合乎東方人的比值的。
人體比例是藝用解剖學上一個重要議題,也是課程的要點,我們將另文詳述。


8.韻律(rhythm又稱節奏、律動)
基本上律動的表現,不論是在色彩或造型上,都是由漸變再加上重複的形式所產生。以規則或不規則的重複排列,呈現週期性、漸變性的現象,具抑揚頓挫的變化及統一感的運動。柏拉圖曾說:「律動是運動的秩序」。因此,律動與時間有密切的關係,在「時間的藝術」,如音樂、詩歌、舞蹈…等;在自然界的四季變化、植物成長、草原上風吹草偃的波浪、海浪…等,都可以觀察得到。
律動建立在秩序、調和、比例、反覆、漸變的基礎上。人類天生有律動感,行走、跑步、歌唱、舞蹈,各種動作都隱含律動的節奏,這對於原始人類的造形、藝術活動俾益良多。
9.單純(simplicity)
單純是一種簡化、原始的形態,最易顯現出身體或表現對象的本質。古希臘曾經有過這樣的故事:

據說亞歷山大大帝來到印度時,曾遇見偉大的蘇菲神秘家戴奧真尼斯(Diogenes)他習慣像動物般的赤身裸體,他的赤裸相當的美…。當亞歷山大大帝看見戴奧真尼斯時,他正穿著最奢華的禮服,他又忌妒又羨慕的說:「多麼美啊!我要如何才能像你一樣,這麼純真、這麼美?」戴奧真尼斯說:「根本無須問『如何』。」
在這晨曦破曉時刻,他躺在河岸的沙灘上,正享受著沙子,細膩地按摩著裸體所帶來的詩意,溫暖的陽光照拂他的身體。「沒有什麼『如何』好問的,脫掉你的衣服,和我一起躺下吧!」
(沈文玉,2003)

劉美珠(1998)在「身體像是……從身體的隱喻看動作教育」一文中,引介Moore提出的「身體隱喻」(body metaphors)說到:身體像是…天真的孩童(the body as child)。這為身體的單純,下了最好的註腳。


10.統調(unity或稱統一)
統調乃是指著在一結構中,局部與局部、局部與整體,有著一種密切的聯繫關係,使其渾然一體。統調包含美學所有的原則,調和、均衡、對稱、比例、對比、強調、韻律、反覆,都需要歸結於統一。
身心平衡技巧(BMC)在人體系統的探索課程中,肌膜調整放鬆術(myofacial release technique)是體會身體統調相當好的練習方法。筋膜提供了每個器官之間的聯繫,也在整個身體中形成一個連綿不絕、遍滿全身的網路,牽一髮而動全身(林大豐、劉美珠,2007),可讓我們體會身體局部與局部、局部與整體,渾然一體密切的聯繫關係。身心學提出身心合一的基本論述,是身心合諧一體,互相輔助與共同調整,這是統調的最好詮釋(林大豐、劉美珠,2005)。

美學形式原理雖然分為若干分項,其實是交織、有其共通性的。觀察身體的美學形式原理,則必須回到活生生的人體,從身體動作的展現,體知身體美學,才不致於受到美學形式的限制,畢竟,在沒有美學形式之前,身體早已是一個美的存在。

參考文獻:
沈文玉(譯)(2003)。蘇菲靈性之舞-讓自我死去的藝術。臺北市:生命潛能。14-15(Osho, 1994)
陳瓊花(1995)。藝術概論。臺北市:三民。
劉美珠、林大豐(2005)。身心學的意涵與發展之研究。身心教育研究論文集1-28。臺北市:師大書苑。
劉美珠、林大豐(2007)。身心對話:自然動作與身心遊戲。臺東市:臺東大學。
蘇錦皆(2000)。人體素描講義。臺北市:全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