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2日

身體覺察

「身體覺察」在此我們藉由身心學(Somatics)的理念,重新來認識、覺知自己的身體。然而,身心學是如何探討身體的呢?答案是:

回到「身體」的原點,
清清楚楚的動作意圖,
了了分明的身體感知。

透過身體動作,來開發覺察,認識自我,進而重新檢查身體的結構、功能及體會身體當下經驗、感官知覺和意識活動的教育過程。它著重在姿勢、動作、情緒、想法和自我概念的相互關係。

身體觀察

「觀察」,是每一個人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的一種「知覺情境」,它包含了「視覺」的「看見(Watching)」以及其他非視覺性的「心理理解(Feeling or understanding)」。

「身體觀察」包含著兩個層面:
一、生理層次:即生理結構的運用觀察,我們聚焦在肌肉骨骼系統(Musculoskeletal System)。
二、心理層次:即身體語言與身體訊息傳播。

「身體觀察」的目的乃是希望藉由觀察身體的特徵、動作姿態、行為,分析人體生理結構的運用,並探討心理層面的情緒活動,最終希望在人體生理結構與情緒活動之間,找尋出彼此相關的互動(interaction)線索與訊息,還原人們生活形態、勾勒出其生活的習性-即在日常生活中,因個性、興趣喜好、工作與生活作息,對於身體使用的習慣、優勢使用、過度使用、廢用以及使用傾向,以作為「身體工作」(Bodywork)或人體藝術創作的參考。

身體觀察是「知」,身體覺察是「行」

身體觀察是「知」,身體覺察是「行」。「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傳習錄 答顧東橋書四》。體知身體美學即是一門知行合一的學問。
若用身心學(Somatics)的說法,則身體觀察是從第三人稱出發,身體覺察則是從第一人稱出發,事實上,這兩件事情是同一件事。
記得研究所讀到身心二元論時,我一直無法體會,直到後來才恍然大悟,在我們的文化以及我的學習環境背景當中,身與心總是整體呈現,不曾分離過,拿從未有過、不曾發生的事情來做文章,無怪乎我們認不得!
但是若從整體的角度,用陽明先生來說:「心一而已,以其全體側坦而言謂之仁,以其得宜而言謂知義,以其條理而言謂之理。」先掌握到整體,再因地制宜的詮釋,才不至於偏離,甚至引發謬誤。

2011年12月2日

你認為身體美麗嗎?

你認為身體美麗嗎?
或許很多人一聽到就會聯想到自己的身材,開始對自己品頭論足一翻,嫌自己太胖、太矮、曲線不夠美、不夠豐滿等等,當然,也有人對自己健美或穠纖合度的身材充滿自信。但是這不是我的問題,你認為身體美麗嗎?其本質問題在於我們怎麼看身體,用甚麼態度來看待身體。

倘若我們裸裎在鏡子前面,你會怎麼看自己?看自己的哪裡?在意的是哪些部位?觀看的順序?觀看的情緒...?你認為自己的身體美麗嗎?

美,是從自己的感覺開始!美也是一種「直接體驗」,美學的論述只是美感經驗下的產物。身體的美更是一種「直接體驗」,你感覺到了嗎?

當然,有人認為身體是醜陋的、殘缺的、不完美的、病態的等等。但是我還是要問一句,你認為自己的身體美麗嗎?

你認為自己的身體美麗,就等於開始接受了自己!